感染(infection)是指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1)牙源性: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发生感染者,称为牙源性感染。牙在解剖结构上与颌骨直接相连,牙髓及牙周感染可向根尖、牙槽突、颌骨以及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扩散。由于龋病、牙周病、智牙冠周炎均为临床常见病,故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
(2)腺源性:面颈部淋巴结既可继发于口腔、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炎症改变,淋巴结感染又可穿过淋巴结被膜向周围扩散,引起筋膜间隙的蜂窝织炎。
(3)损伤性:继发于损伤后发生的感染。
(4)血源性: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的口腔颌面部化脓性病变。
(5)医源性:医务人员行局部麻醉、手术、穿刺等操作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造成的继发性感染称为医源性感染。
2.病原菌:
导致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口腔内的正常菌群,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它们多存在于菌斑、口腔黏膜和龈沟内,可造成龋病、牙龈炎和牙周炎等疾病。当它们通过病变的牙髓或者牙周组织进一步侵入深层时,就导致了牙源性的颌面部感染。几乎所有的口腔颌面部感染均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牙源性感染大多由需氧和厌氧菌混合感染造成。
新公教育为你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和招聘公告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下一篇:面试知识点:暴发调查